曾国藩修身十二法_习学之事,相伴终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每个期间都有本身的“显学”,这个“显学”申明期间对它的需求,并不是自封的。如果曾国藩躲在书斋中究心程朱理学,或许他会成为一个理学大师。但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并非理学所能挽救的。曾国藩与如其人,平生几变,每一次“变”都适应了期间的要求。由理学到“经世学”,再到“洋务学”就是如许一个过程。

3月11日的《日记》记录:“早餐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傍夕久睡。又有手颤心摇之象,吃点心后,又在洋床久睡。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二更四点睡。”《理学宗传》是曾国藩日记中所记录的最后读的一部书。

曾国藩于读书学习尤其宝贵的是,把它作为平生之事,相伴毕生。

1871年,曾国藩的身材每况愈下,能够说一天不如一天。作为理学涵养甚深的他,在1月17日写了几句规语,警示和催促本身读书不要放松。这几句话语是:“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以为“暮年疾病、事情,大家不免”,而读书则贵在对峙,并在读书中体味出兴趣。是以,在2月17日,他本身感到病甚不支,多睡则略愈,夜间偶探得右肾浮肿,大如鸡卵,这确切是一个伤害的信号,他却置至一旁,早晨还是读书不废。疾病缠身,这已是难以摆脱的困扰,“前以目疾,用心则愈蒙;近以疝气,用心则愈疼,遂全不敢用心,竟成一废人矣”。但药疗不如读书,他分开了书的话就是一个废人了。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