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_第四十章 降臣的自我修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方大猷一语点醒梦中人,王鳌永赶紧表示他们不但不能当即去搬兵,还很多去几处城池,以给清廷留下恪失职守的印象。

二人信赖,清廷灭掉残明小朝廷,定鼎天下只是时候题目。

他们手中无兵无卒,即便归正也对明廷没有任何好处。以是文官一旦降清,便只要一条道走到黑。

见二人恭敬的蒲伏在地,多尔衮非常对劲的抬了抬手:“起来回话吧。”

投降事清理甚么?只要最后是清廷得了天下,他们便是有功之臣。

而他二人就是要帮忙清廷在更短的时候内顺服九州。

ps:感激书友20180416162156630,书友阿承119,书友睺帝的100币打赏~

从降清的那一刻起,王鳌永和方大猷便晓得本身没了退路。

识时务者为豪杰,清廷不会虐待他们的。

害怕如此,定是手中无兵。

六月初九,伪清户部、工部侍郎王鳌永,监军副使方大猷一行人返回了北京。

大师伙都给主子当主子,就不会显得他二人刺目了。

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些缙绅是最不成能拿本身的家属运气去开打趣的。

如果没有军队驻防,山东缙绅的这类热忱天然不会耐久。

至于降清以后就从士大夫变成了主子,他们才不在乎。

......

此行他们是奉了摄政王多尔衮之命,前去招安山东。二人本想借着机遇好好表示一番,用本身三寸不烂之舌招安齐鲁各府县,在新主子面前挣得一个好印象,谁知事情很有些波折。

如许看来山东大地实在处于一种绝对的兵力空虚状况,不过是缙绅们临时偏向于明廷罢了。

再如何说,他也是清廷摄政王委任的户部、工部侍郎,是堂堂高官,是卖力山东招安事件的特使。对方不给他面子就是不给清廷面子,跟他作对就是跟清廷作对。

王鳌永本来觉得崇祯自缢煤山,李自成兵败一片石,清廷以雷霆之势入枢纽制畿辅,明眼人都能看清情势。而他只要一起游说,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让山东各府县插上清廷的旗号。可谁知他们到达德州城外时,发明城门紧闭,仿佛城中之人早有筹办。

作为文人,他们非常清楚史乘是胜利者誊写的。

王鳌永与方大猷对视了一眼,清了清嗓子道:“启禀摄政王,主子此次前去山东,所至府县皆紧闭城门,遂不得入。”

之以是现在世人感觉他们卑贱,是因为南面的残明尚在。比及清廷灭了残明,天下人就都成了主子。

不过此人是明朝宗室,还是有必然号令力的。从他的表示看,也不像是要献城归顺大清,还是尽早剿除为妙。如果让其构成气候,或者由南面声援的明军领受了山东那就不妙了。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