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集邮新概念_2010/8/12 “一文邮社”会“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甸市场一家家的小店面麋集如蜂窝,“邮币卡”三足鼎立的局面还是坚硬。我觉得爱邮者平生爱邮尽享痴迷的幸运,每一家开业的邮商摊位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死守。

行至“一文邮社”店面,只见柜台外一名老年邮迷和一名中年邮友正在对一份当日出版的《中国集邮报》指指导点,我忍不住凑上前去,固然有些不大规矩,我还是硬着头皮“窃听”了他俩的密谈。 听话听音,本来老年人是那报纸上《九年难觅一朝奇遇的邮票》一文的作者孙兆山先生,而中年人就是“一文邮社”的袁巨贤先生。更加不成思议的是在孙先生高文的边上,是我的漫笔《伦敦眼:从邮票到现场》,两文紧紧挨在一起,就像此时现在我紧挨着孙先生的背部一样。集邮足足半个世纪,如许的奇遇还是头一回。邮香墨香扑鼻而来,我再也没法不动声色了,赶紧用手指直戳着报纸自报家门:“我是你的‘邻居’郑启五,兴会,兴会!”袁先生反应敏捷,当即起家与从天而降的我热烈握手,了解十年,终究一见,而孙先生一时没有悟出“邻居”的含义,站在一旁,楞了半晌。

2o1o年8月12日:“一文邮社”会“邻居”

从土耳其返来安抵北京,下榻德外大街一宾馆,随即我就情不自禁上“万家马甸邮币卡市场”,逛一逛邮市,并会一会来往十年却尚未会面的“一文邮社”的邮友袁巨贤。 袁友编《北京邮声》,曾一度连载我的《郑启五集邮日记》长达两年。

今后在我的邮友名单上又多出一个老年邮友孙兆山,并且是别具一格的邮友――逛邮市逛出来的邮文邻居!

互做先容,本来孙先生是我们厦大何大仁传授的好朋友,而何教员又是我3o年的忘年交,因而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邮友让我们之间陌生的栅栏马上颠覆,一见仍旧“酒逢知己千杯少”。我想起谍战电视剧典范的讨论镜头,手持《中国集邮报》,你是甲文作者,我乃乙文撰稿,暗号对上了,因而三人忍不住哈哈大笑,合影沉沦!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