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体例
他还说:“诸行尽归无常。权势皆有尽期。如同箭射于空,力尽还坠。都归存亡循环。如此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难道大错?”(《古尊宿语录》卷三)他还说:“若未会偶然,著相皆属魔业。……以是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如同黄叶为款项,权止小儿啼。……但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古尊宿语录》卷三)
针对此偈,慧能作偈云:
神秀的偈夸大宇宙的心,即道生所说的佛性。慧能的偈夸大僧肇所说的无。禅宗有两句常说的话:“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神秀的偈表示了前一句,慧能的偈表示了后一句。
第一义不成说,因为对于“无”甚么也不能说。如果把它叫做“心”或别的甚么名字,那就是当即给它一个定义,因此给它一种限定。像禅宗和道家说的,这就落入了“言筌”。马祖(788年卒)是慧能的再传弟子,僧问马祖:“僧报酬甚么说即心即佛?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将如何?’曰:‘非心非佛。’”(《古尊宿语录》卷一)又,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马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古尊宿语录》卷一)一口吸尽西江水,这明显是不成能的,马祖以此表示,所问的题目是不成答复的。究竟上,他的题目也真恰是不成答复的。因为不与万物为侣者,即超出万物者。如果真的超出万物,又如何能问他“是甚么人”呢?
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以是修行的体例也是不修之修。传闻马祖在成为怀让(744年卒)弟子之前,住在衡山(在今湖南省)上。“独处一庵,唯习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顾。”怀让“一日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顾。时既久,乃问曰:‘何为么?’师云:‘磨作镜。’马祖云:‘磨砖岂能成镜?’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古尊宿语录》卷一)马祖闻言大悟,因而拜怀让为师。
达摩将心传传给慧可(486—593),为中国禅宗二祖。如此传到五祖弘忍(605—675),他有两个大弟子,分裂为南北二宗。神秀(706年卒)创北宗,慧能(638—713)创南宗。南宗不久超越了北宗,慧能被以为六祖。禅宗厥后统统有影响的家数,都说它们是慧能的弟子们传下来的(拜见道原《传灯录》卷一)。
不造新业,并不是不做任何事,而是做事以偶然。是以最好的修行体例就是以偶然做事。这恰是道家所说的“有为”和“偶然”。这就是慧远的实际的意义,也能够就是道生的“善不受报”义。这类修行体例的目标,不在于做事以求好的成果,不管这些成果本身能够有多么好。无宁说它的目标,在于做事而不引发任何成果。一小我的行动不引发任何成果,那么在他之前堆集的业消弭净尽今后,他就能超脱存亡循环,达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