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_第173章 求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丁谧当即反对,以为吴国进犯不过是癣疥之忧,底子就无需小题高文,单凭征东将军王凌和扬州刺史孙礼,就足以击退吴国的打击了,又何需朝廷派兵前去。

固然说屡战屡败,但孙权进取中原之心一向未死,只是蜀国自从诸葛亮死了以后,休生养息,再无发兵的动机了,吴国这边独木难支,没有合适的机遇,天然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魏国苦心运营多年的东南防地又岂是那么轻易就被攻破的,那怕是在西线战事最为严峻的时候,魏都城没有从东南战线上抽调一兵一卒,固若金汤的东南防地让孙权碰了一鼻子的灰,悻悻而返。

对于此次的北伐得胜,孙权一向是耿耿于怀的,实在此次北伐是东吴一次最好的机遇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在陇西拖住了魏国的主力,孙权想着趁虚而入,一举拿下淮南,与诸葛亮共同,同谋中原。

对此王凌非常不平,颇多微词。

而孙礼倒是司马懿的嫡派弟子,是司马懿的死忠,王凌和司马懿有隙,天然和孙礼的干系不佳。

一石击起千层浪,吴国的进犯在洛阳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太尉蒋济以为此次吴国大肆打击,魏国不成掉以轻心,应立即变更中军南下,帮手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击退来犯之敌。

主如果曹叡死得太俄然了,年仅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了。曹叡在位其间,多次抵抗了吴蜀的打击,令好谋善断的孙权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这也是吴国最大的一次用兵范围了,孙权率雄师十余万亲征,除了一起主攻合肥新城以外,孙权还派出两路人马来管束魏军,一起由陆逊、诸葛瑾率领一万余人进入江夏、沔口,进指襄阳;另一起由将军孙韶、张承带领进入淮河,直指广陵、淮阴。

此次调派全琮打击淮南,是孙权的第一步计谋安排,全琮做为先遣军队,最首要的感化是摸索一下魏国的反应,总之此次孙权所谋甚大,后续将还会有更大的行动。

后转任扬州刺史,帮手满宠镇守东南防地。

魏立国以后,王凌任散骑常侍,后迁充州刺史。黄初三年,曹丕伐吴,洞口之战中,王凌破吴将吕范,因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太和二年,王凌伴同曹休出征,在夹石与吴军遭受,魏军得胜,王凌搏命突围,使曹休得以撤退。

将相失和,这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啊!

丁谧的意义天然是曹爽的意义,此次通过司马师的入狱一事,已经迫使司马懿交出了禁军的兵权,如果此次让司马懿重掌兵权征讨吴国的话,那岂不是让曹爽之前尽力都做了无勤奋么。

曹爽这类纨绔之后辈,孙权压根儿就没有放在眼里,他独一顾忌的,恐怕只要司马懿了,毕竟他和司马懿是交过手的,深知司马懿的短长。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