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_第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经》),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脉经》)。弱乃濡之干者。《脉诀》言∶轻手乃得。黎氏比方浮沤,皆是濡脉,非弱也。《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以涩,是谓久病。病后老弱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人亡精女子崩。仲景曰∶动则为痛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体状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 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情,只在安闲和缓中。

〔体状主病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人营虚或梦遗。

〔主病诗〕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脉经》曰∶代散者死。生泄及便脓血。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以后多逃亡。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相类诗〕见沉脉。

〔相类诗〕见迟脉。

〔体状诗〕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倒霉,秋冬老弱却适宜。

缓脉,去来小快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来往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操),如轻风轻 柳梢(滑伯仁)。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时,在报酬脾。阳寸、阴尺,高低划一,浮大而软,无有偏胜者,平脉也。若非当时,即为有病。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为胃气。故杜光庭云∶欲知死期何故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遇阴,阴土遇阴当细数。详《玉函经》。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曰革。男人亡血失精,妇人半产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时珍曰∶此即芤弦二脉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觉得牢脉,故或有革无牢,有牢无革,混合不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皆异也。又按∶《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浑浊革变,急如涌泉,出而不反也。王贶觉得溢脉,与此分歧。

散(阴)

结(阴)

伏(阴)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 。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