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迷惑间,忽见一个黑影,撞破了窗门,落在他面前的地上。
公孙白惊诧,道:“我的出身?有何利诱?我在那曾经的贩盐大户林家中长至九岁,后又遭受变故,幸得李将军厚爱,收为义子,又得朱紫赐姓,方才有本日之名,能得安居之所。林家照顾我的人说,我的父母因为瘟疫而死,当时我还未满月,是他们把我捡归去的。我在林家虽为下人,但他们也待我仁厚,能吃饱穿暖,而我在李家一样如此,李将军收我为义子,当家少主也与我情义相投,兄弟相称,未有半分虐待。我虽不能与生身父母相守,但得此两家温厚相待,那点我从未有过影象的磨难又何足挂齿?更何谈苍茫?”
说完,释嗔起家,行了个礼便回身拜别,安步间莫名吟出一首诗来。
释嗔抬开端来,深深地凝睇着公孙白,半晌,又把脑袋低了下去:“看来机遇未到,不成说,不成说……”
“白少将,你的剑已经打好了,你且看看。”
未几时,便来到城中的妙音坊门外。这本该当奏出婉妙乐曲的处所,不知为何正传出阵阵的喧闹和喧华声。
紧随而来的,另有宁语嫣如同被轻浮普通的尖叫声。
“未尽之责?”公孙白眉头微蹙,迷惑道:“鄙人痴顽,不知大师所言为何?请指教。”
这些人都是孤儿,因为故乡战乱还流落在此。公孙白偶尔结识他们,因为一样的身份,心中非常怜悯,但又不便利把他们带入将军府,只能找了这个没人居住的屋子,这些孩子临时安设在这里,不时布施一下。
释嗔点点头,随即又道:“如果有一日,为了摆正那不公之世,须有人取那不义之财,做那不平之事,说那不正之言,成那不善之人,你可愿担负此任?”
释嗔听闻,只笑着摇点头,道:“白少将,贫僧所言之出身,并非与家人有关,而是关乎你这来到尘凡俗世一遭,那未尽之责?”
公孙白顿时心生猎奇,挤出来一看,只见一张黄纸檄文张贴在墙边,上书:“迩来黑虎林中猛兽出没,已伤十余猎户性命,闲人莫往,来往商客亦须绕路而行。如有人能活捉或杀死此兽,赏钱三千釿。”
公孙白神采不自发地黑了下来,在那檄文前站了好半天,沉默而去。
释嗔嘴角闪现一缕奥妙的笑意,悠悠然道:“金刚瞋目,以是降服四魔;菩萨低眉,以是慈悲六道。若能证得大道,当舍那多般忌讳。世人不知大道安在,天然不能了解,当年释迦佛陀修身之际,亦是多有俗人不解乃至鄙夷,唯有成果方能为其正名。既是救世之人,天然须忍耐凡人不能忍耐之苦,接受凡人不能接受之痛,做那凡人不敢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