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_第一千零三章 雄师过大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休整了三个月的顺军西线主力十余万人自九江东下进驻安庆,并在淮西兵的共同下直趋南京。

原是想再等一等,看看南都那边是否真的想以史可法代替本身,未想内阁首辅王铎竟然以为马士英在淮西两年,不但抵抗左兵不力,也畏战不敢北伐,今逢国难更是只顾保全本身,故要求天子下旨让他“领兵视师上江以遏重敌”。

“瑶草当知,不管淮西兵是否去安庆,南都都有沦陷之伤害...”

时弘光朝廷已然大为发急,为制止顺军沿江东下,南都方面决定由兵部尚书高鸿图会同黄得功、刘良佐及池口总兵方国安等淮西兵前去安庆堵截。

马士英听后还是未有言语,但较着有松动之色。

马士英晓得阮大铖说的没错,不管明军现在集合兵力对于哪一边,都不成能挡住顺军渡江的法度。

公布后,早已暗中降顺的凤阳监军寺人卢九德曾委宛劝说马士英以国度完整为计,不成使南北分治之事重演,也不当使东南百姓受兵灾苛虐。又言当下局势比之甲申更加卑劣,倘是满洲胡虏兵下江南,则士绅官民奋勇抵当,然本日倒是大顺摈除鞑虏,规复中华,此功非南都那位可比。

当然,军事手腕是停止了,但政治手腕却以数倍于隆武元年的办法停止着。

但是实际上,王铎上书是受康天孙武进唆使的,而康天孙武进又是奉大顺御营之令行事。

接下来果如二王所言,他们除往孝陵祭拜,并未曾去谒见弘光天子,也未曾与南京的任何宗室有来往,更未与官员密谈。

不幸王铎浑不知本身正在替大顺处理最头疼的一件大事。

陆四给马士英的信并没有太多废话,只是要求其能领淮西军归降,不使国度群众再多生伤亡。

此事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通报到了凤阳方面,马士英本人对大顺照顾其亲族并未在公收场合有过任何表示。

几天后,阮大铖亲身来到凤阳,这一回他给老友带来了大顺隆武天子的亲笔信。谷郯

淮西兵将的个人降顺让已经风雨飘摇的南明小朝廷完整落空了最后一口气。

是以马士英死力反对,为此上书指出自九江东下的顺军当然是南都威胁,可淮扬近在天涯的数万顺军莫非就不是威胁了。

一夜难眠以后,马士英让其子马銮把握住以贵州兵为主的督标,这支军队千万不能离开他的节制。

黄、刘、方等人的兵马皆由马士英节制,南京兵部绕过马士英直接变更归其节制的三总兵,明显不太合适,起码也当在事前将此环境通报马士英。

早就同陈洪范密约归顺的刘良佐一听马士英都降了,从速让兵士换下城上的明军旗号,扔身一变成了大顺军。

顺军东线两个军也终是获得渡江号令,于三月二十一日自扬州、通州同时渡江。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