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_将大唐的官制普及一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了加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办理和稳固边防,唐朝还在边陲地区前后设置了六个都护府,有多数护府与上都护府之分。长官多数护普通由亲王遥领,由副多数护主其事。上都护府长官为都护。作为边陲地区的都督府和都护府还统领着多少皋牢府、州。皋牢是束缚、拢络的意义。唐朝为了便于节制遥远的少数民族,在那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皋牢府、州作为行政特区,大者称都督府,小者称州,以本地少数民族的首级为都督、刺史,能够世袭。这些皋牢府州有必然的行政自治权,可不向朝廷交进贡赋,但必须接管边区都督和都护的辖制。据《新唐书?地理志》记录,唐朝的皋牢府州多达856个,比本地的府州还多。唐朝实施的这类少数民族自治的皋牢府州轨制有助于稳定边陲地区的局势,加强中心同遥远少数民族的敦睦干系,同时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辟和文明生长也是非常无益的。

【六】称呼变动

-----------------------------------------------------------------------------

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已经非常完整,各个部分职责明白,部分之间相互共同,又相互管束;各种职官合作精密,职守清楚。又规复了三省的传统称呼:内史省仍称中书省,内史令仍称中书令;门下省的纳言仍称侍中。三省之间的合作是: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考核复奏;尚书省颁布履行。如果中书省所拟诏敕有恰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予以封驳,要求重拟。对于各部分呈上的首要奏章,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承认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天子批阅;如以为有不当之处,可采纳点窜。因为中书、门下二省官署位于尚书省之北,以是二省合称“北省”,而尚书省被称为“南省”、“南宫”。三省及其长官称呼在高宗、武后及玄宗时一度有变动,可拜见表1。

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犯警;审判天子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侍御史另有专人分担御史台官署的平常庶务。侍御史在诸御史中职位最高,权柄最重。

唐朝御史台为最高监察部分,设御史大夫1报酬其首长,以御史中丞为其副。

唐朝中前期节度使权势大增,生长成盘据一方的处所分裂权势,终究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