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_第四十一章 我心为天根在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广度上,王安石将三代之治引为品德的完美表现,能够让儒士借三代之治究问性命品德。深度上,王安石又抛开实际古今的表象,将性命品德晋升到形而上的思辨层次,这又让儒士具有了能够与佛老对抗的思辨空间。

王彦中更夸大了这点,程伊川年青时随父亲入蜀,在大慈寺旅游时,曾经碰到过一个箍桶匠。见那匠人竟然在看《易》,程伊川就想答辩他。没想到箍桶匠先问:“未济男之穷”是如何回事,程伊川无言以对,箍桶匠说,是“三阳皆失位”。由此程伊川就有了这话:易学在蜀。

王彦中瞪眼道:“是灭私欲!何谓私欲?是不公道之欲!于衣食,饱暖以外,便是口腹奢服之欲。于交媾,传宗接代以外,便是淫~乱之欲。于财帛,安家乐业以外,便是贪婪之欲。”

“邵伯温在成都!?”

“心即理……本来是这么回事啊!”

“为父就知,你公然是学无根底!我看你还是从《易》重新学起!”

一向到唐时,儒学都只逗留在“治世”的层面,即便有董仲舒搞天人合一,天人感到,也只是空中楼阁,职位还是一种“经世之术”。

一向随程伊川而行,帮着完成《伊川易传》的蜀人谯定,也是易学大师,蜀地通易之人,比比皆是。王彦中说,今后有人就易答辩,王冲如果应对不出,那就是身败名裂的了局。

王彦中又把《易》扯了出来,王冲不解,干吗非要学易?之前碰到的邵伯温说,学通易学得二十年,学出来都跟你普通大了。

王冲问:“这是伊川先生之言?”

王彦中强辩道:“酒能舒发心性……”

王冲问那是谁,听到了一个熟谙的名字:“恰是你县学上官,顾丰顾鸣裕。”

王冲也愣住,他本觉得知行一体就是源于王守仁,现在这么看来,程颐的兄长程颢已经点出了本源。不学无术的王冲自不明白,心学的泉源本就要追溯到程颢。

王彦中这攻讦只是点到为止,接着就谈到程伊川对性的认定。

按住心头的冲动,王冲谨慎翼翼隧道:“如果……能够发明本心,那这本心与理相通,由这本心向外,不管是知还是行,都是天理所显,这知和行,岂不就是一回事?就像是水往低处流,这便是天理所显,可对水本身来讲,这是知还是行?本就是一体而不成分的嘛。”

王冲有些讶异:“那为何爹不指我所言是谬论?”

这么一来,遵循性即理的原则,人当然得先知而后行。不过又遵循理宰万物的原则,也会有行而得知的环境,以是程伊川会提“格物致知”。但总而言之,知行不是一体的,也不成能成为一体。这一点,不管是洛学、关学、蜀学、朔学,都没有根本分歧。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