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之谜_第二章 比较老舍与矛盾、巴金的长篇小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一,单就长篇创作说,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岑岭,以《骆驼祥子》、《仳离》等为主,40年代、60年代还各有一次,以《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为主,而茅盾、巴金,只在30年代有过那么一次,而后就根基“留步”了;其二,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是和茅盾很不一样的东西,如果硬要拉条线出来的话,那么茅盾和巴金在长篇上的气势、思惟偏向,倒应当更靠近的,属于“反动”文学系列,斗争气味较浓,老舍则冲淡、温和很多;其三,老舍典范著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的说话,是茅盾,特别是巴金远远比不了的,明天的人怕是很难再喜好《半夜》和《家》,但对老舍,因了他说话上的无与伦比,像《红楼梦》一样,耐看,到甚么时候都有人爱读,受益无穷;其四,仅拿三人30年代的代表作比,《半夜》和《家》在团体的艺术性有着致命的缺点,更比不了《骆驼祥子》,也不如《仳离》。

如此,笔者才以为,老舍和茅盾、巴金,不是同一个重量级的小说或文学大师。温儒敏先生的判定有待商讨。

从他抗战前期所写的《四世同堂》和一些散文、创作谈,以及1957年、1961年年底前后,写就的《茶社》、《正红旗下》,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窜改,他创作心机上天赋般的冲突和彷徨。

其五,20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三条近似的生长线:占主导职位的,是以鲁迅、郭沫若、茅盾、萧红、巴金等报酬代表的“新文学”传统;处于“边沿”职位,阔别期间,寻求艺术独立的品性,夸大审美代价,随时候推移,而越来越阐扬其影响服从的“美文”、“性灵派”传统,代表作家有沈从文、林语堂、徐志摩、梁实秋、钱钟书、张爱玲、张恨水、金庸、汪曾祺等;第三线则是既与政治保持必然间隔,寻求纯真艺术结果,又有激烈社会任务和参与认识的作家,周转于两极之间,以郁达夫、闻一多、朱自清、曹禺等报酬代表。详细到老舍,他是第三条线上的最好典范。

若从文学性看,《半夜》的那些“巨大主题”,不但可读性极差,并且主题先行,大量的是社会调查的素材的堆积,未经感情的燃烧和深切体验。很有些社会文献的味道,像形象化的论说文,鼓吹品,是专写给当时的政治带领人看的。过于急功近利的结果是,“被一个期间以为‘精确’的作品,其生命力常常是长久的,因为所谓‘精确’会很快因时候地点前提而转化,带有很强的时候性,而冲突和猜疑常常是超出时空的……写《半夜》时的茅盾不冲突了,变得‘精确’了,因此……《半夜》这部作品,浅近浅显,一览无余,作品经不住任何回味,用不着任何阐释……而典范著作应当是经得住后代不竭阐释的庞大的深不见底的艺术品”(蓝棣之:《当代文学典范:症候式阐发》,169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