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之谜_第二章 老舍“自杀”之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萧乾曾对我说,在必然的时候,沉默是一种深沉。他听了艾笛密斯这番话,没做出反应,我在一旁听了,也没敢吱声。倘若我当即欣喜地刨根问底,说不定会让这位初度见面的外宾瞧不起,心想:本来中国人眼巴巴地就盼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连没到手的,也会使他们如此镇静。

不过,这些细节又与浩然、林斤澜的见闻不太分歧。因为浩然晓得老舍沉湖后,曾给老舍家打电话,胡絮青说:“人都死了,你们措置吧。”

中国不是没有像老舍如许的天下级的作家,可惜被“四人帮”及其虎伥逼得走上了死路。这个悲剧应当引发我们的沉思。

多年今后,舒乙找到一张老北京舆图,发明在旧城西北角,内里是承平湖,对应于城里,就是观音庵,是老舍做传授后,亲身给他母亲买的住地。

第二次是1965年5月,我国作家访日代表团返国后,在文联会堂做陈述。刘白羽先发言,讲得面面俱到。轮到老舍时,他不紧不慢地说:“该讲的,白羽同道全讲了。我来点儿大会花絮吧。”

家人焦心万分,舒乙当即草拟了一封信,直奔国务院欢迎站。一名卖力的人听完他陈述后,接了信,说会当即陈述。几小时厥后了电话,说上面朴重人在设法寻觅。

别的,台北《中心日报》副刊停止过两岸文学座谈会,台湾作家姜穆先生说,他一向以为老舍先生之死很可疑,来由有三:1、他身后腹中无水;2、脚下无泥;3、鞋袜都在岸上,结论是他并非投水他杀。

会场的氛围顿时活泼起来了。1950年9月插手事情以来,我还没听过如此活泼的陈述。我记了详细的条记,可惜在文革“打砸抢”中,跟着家中的统统,荡然无存了的。我想,像老舍如许一名才调横溢、富于特性的作家,是不甘心跟在旁人前面照本宣科的,以是有此即兴阐扬。而我们当时的做法是扼杀本性,扼杀特性。

2003年5月初稿,

我平生与老舍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跟我在群众文学出版社同事的墨客方殷与师大女附中的一名资深女西席结婚,婚礼在该校的大会堂停止。我到得早,瞧见老舍从驶入操场的一辆小卧车中走下来。他大抵前不久才从美国返来,洋装革履,举止萧洒。作为主婚人,他就着一对新人是“大男大女”这个题目讲了一通,诙谐风趣,台下的女生重新笑到尾,氛围极其热烈。

8月25日,市文联电话告诉舒乙去一趟,拿出一张纸来,写着:我舒舍予自绝于群众,特此证明。让他当即到德胜门西边豁口外承平湖去措置后事。

老舍是他杀,还是他杀?如是他杀,为甚么他身后腹中无水?1979年,挪威汉学家伊丽沙白 艾笛来中国,对萧乾佳耦说,“那一年,本来诺贝尔文学奖已决定颁布给中国作家老舍,但查明他确切已于八月间归天,而遵循规定,诺贝尔文学奖是只颁布给仍活着的人的,以是就给了别的一小我”。“那一年”是指哪一年?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