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之谜_第二章 深厚情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舍上

粟到中南海受训,而又作了官,剧中已交代清楚。

20世纪末,赵清阁在暮年回想战时重庆文友欢聚场面时,犹表记念,说:当时的文人常喜联句赌酒,数老舍“联得既快又精,他还长于集人名为诗,很有风趣”。老舍曾为赵清阁写过一首五言绝句,都是用人名构成,既成心境,又朗朗上口,广为传播。诗为:“清阁赵家璧,白薇黄药眠。江村陈瘦竹,高天臧云远。”赵清阁说:“人名诗难作,作得天然,不露陈迹,特别难!我佩服老舍的才调。”赵清阁还藏有老舍大量的手札。她便宜了一个精彩的画册,都是本身的画作,每幅画旁别离有郭沫若、冰心、梅贻琦、张恨水等人的题词。这本册页的题签“清阁笔墨香”,则为老舍手书。

清弟: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战事日紧后,《弹花》不久便没法按期出版,赵清阁不肯放弃,当时她被教诲部聘为中小学教科书特约编委,陈立夫任教诲部部长,她通过尽力,很快获得当局赐与的办刊补助,《弹花》又连续出版十期。后因文章开罪官方,官资打消,刊物只好停办。1938年7月,武汉吃紧,赵清阁随老舍到了重庆。直到1942年10月,胡絮青携后代三个展转抵渝,他们一家在北碚住下。

感谢你提的定见(赵清阁原注:1957大哥舍先生受命写了一个“新笑剧”《西望长安》,虽是讽刺笑剧,但读来贫乏诙谐感。而他的作品之吸引入,就在于这一特性,不过50年代恰是极左思潮众多的时候,写笑剧不易,讽刺更难!我坦直地提出了定见,也是反应读者的定见。我说《西望长安》像“活报剧”(活报剧乃抗战期间的一种街头鼓吹剧,简短明白;随时随地在街头巷尾向公众演出,鼓吹抗日救国)。老舍先生分歧意我的观点,作了解释,只承认是“新活搬剧”。也爽直地说出了他的难处与顾虑。可读者不睬解,暗里很有群情。《西望长安》颁发于《群众文学》1956年1月号。)。……“反特”未能凸起因系讽刺剧。反动分子未能写好,因质料多,不易概括。详细写他,不易讽刺;顾了讽刺,而不能多写他。何况,还给正面人物留出两幕三场戏。……“活报”不精确。戏虽没写好,但是新尝试,此种戏向无前例。对于干部们的讽刺不敷,正因为它是新笑剧――与古典讽刺文学分歧。前人可否定统统,故讽刺深切。

1999年归天前,她将手札的原件捐募出去,一部分赠上海图书馆,小部分赠上海鲁迅记念馆,另一部分则退还这些已故作家的先人。《手札集锦》则交独一相依为命的保母吴嫂。厥后吴嫂捐出其册本、文房四宝后,却未捐出《手札集锦》,而是把它的抄本送到赵清阁老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传授史承钧手中,请他帮忙联络出版社出版。史承钧找过两个出版社,但都没有抱负的成果。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