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_第12章 论语雍也(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③用:用于祭奠。

【评析】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译文】

②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②费:音m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

6.5 原思①为之宰②,与之粟九百③,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④乎!”

【评析】

孔子在批评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方,人们虽想不消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莫非会舍弃它吗?”

②冉子:冉有,在《论语》书中被孔后辈子称为“子”的只要四五小我,冉有即此中之一。

6.10 伯牛①有疾,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曰:“亡之③,命矣夫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③九百:没有申明单位是甚么。

③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今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6.8 季康子①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②,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财也达③,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④,于从政乎何有?”

③亡夫:一作丧夫解,一作灭亡解。

【评析】

④亡:同“无”。

【注释】

【注释】

④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注释】

【译文】

【译文】

6.12 冉求曰:“非不说①子之道,力不敷也。”子曰:“力不敷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②。”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门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答复说:“有一个叫颜回的门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一样的错误。不幸短折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传闻谁是好学的。”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二过②,不幸短折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原文】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惟解缆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局促的爱本身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必然的遍及性。但他又以为,周济的只是贫民而不是富人,该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类思惟合适于人道主义。

④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①桑伯子:人名,此人平生不成考。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看望他,从窗户内里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小我,这是命里必定的吧!如许的人竟会得如许的病啊,如许的人竟会得如许的病啊!”

端木赐、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门生,他们在处置国务活动和行政事件方面,都各有其特长。孔子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能够帮手君主或大臣处置政治活动。在本章里,孔子对他的三个门生都赐与较高评价,以为他们已经具有了担负首要职务的才气。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