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_第二节 “五一三”事件的过程及影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至于反对党方面,则呈现了更加过激的行动,这就是在推举后的第2、三两天,即5月11日和12日,由民主行动党和民政党在吉隆坡构造了一场“胜利游行”,并且,其有些活动事前并未征得差人部分的同意。两党的一些支撑者还来到雪兰莪州务大臣(Menteri Besar)、巫统雪兰莪分支机构主席Dato Harun bin Idris的住处,要求他辞职,来由是他已不再是州务大臣。游行步队路经吉隆坡当时有3万住民的最大的马来人居住区Kampung Bahru时,还产生了一些不当行动,宣泄了不好的情感。

以下这些有首要影响感化的决策都是在国度处于“告急状况”(1969年5月14日至1971年2月23日)下制定和实施的。

马来西亚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文明等方面都在殖民期间的根本上持续向宿世长,或者说,是在英国殖民当局为其独立所做的统统安排根本上持续向宿世长。所谓独立,也不过是宣布国度主权和政权移交,至于剩下的各种去殖民化(decolonisation)任务,如在文明上把英语非官方说话化,在经济上降落欧洲本钱在海内经济生长中的职位和影响等,却已不是当务之急。如许,马来亚,马来西亚社会,团体上看来,仍像是在沿着殖民统治期间的惯性持续保持其相对生长和繁华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殖民统治期间所遗留并曾被激化过的族群题目,这期间不但有望获得处理一实际上亦几近没有获得任那边理,而是跟着某些新的生长势态的呈现,获得了更大的积存,只不过族群间是以而引发的各种愤懑情感尚能处于掌控之下(或者在政治民主过程中获得过必然程度的开释)罢了,以是,以马来人和华报酬主的海内族群干系,团体而言,还根基上耐久保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程度。这类状况天然有其非常伤害的一面,因为任何严峻的偶发事件,都能够会将其激化,使之在人们来不及反应的环境下一下子变得失控。这恰是1969年“五一三”事件产生前的状况。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