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_第三节 族群问题风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场灾疫令华人社会蒙受了生命、财产、乃诚意理上的多重打击,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无助感,灾后只好靠宗教来获得排解。

弘愿黉舍的原型是1985年柔佛州的哥打丁宜创办的“南亚综合黉舍”,该校已于1997年6月16日正式落实“弘愿黉舍”打算时改成弘愿黉舍。该项打算提出后,遭到了以董教总为首的华裔社会的反对。按照《结合早报》2000年7月27日报导,董总主席郭全强就曾指出,有关打算书曾提到:“国语(马来语)作为各源流黉舍分歧的媒介语,是最首要的一环,并且必须慢慢全面实施”,以是,若弘愿黉舍以这个目标为根本,董教总将会尽力反对。

4、华人义山风波漫衍遍及的马来西亚华人义山(坟场),是华人先祖们开辟扶植本地,终老于斯的汗青见证,亦是华人敬祖追宗文明精力的表现。但是,不幸的是,因为贸易开辟等启事,导致义山风波迭起,成了马来西亚华民气中的一大忧愁。20世纪**十年代产生的较大的两叛逆山风波,一是马六甲的铲平三宝山风波,一是吉隆坡的广东义山搬家风波。义山风波虽不是由华巫干系直接引发的,但它无疑减轻了华人对在马来人占安排职位的社会环境下追求保存和生长的焦炙心机。马六甲的三宝山是传说中郑和下西洋时的驻扎地,山麓的三宝亭和三宝井亦传为他所建,共由12500多座宅兆构成,并有“中国境外最陈腐的一座华人义山”之说法。此地作为义山,则由几百年前第二任甲必丹李君常捐山而来。三宝山义山风波激发于1984年2月马来西亚《通报》的报导,至1987年结束,用时3年。提及来,马六甲处所当局铲平三宝山的来由几近怪诞,即将三宝山作为取土来源,实现其所谓填海打算,成果导致本地华人“挽救三宝山活动”的产生。幸亏这场风波是以马六甲州首长宣布拨款5万美化三宝山,华人义山经此风波而得以终究保存来结束的。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