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_第一节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华巫关系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葡萄牙和荷兰殖民统治期间,马来亚在政治上一向处于几种较大权势的影响之下,当时的格式是:西海岸原满剌加苏丹国地点地接踵为葡萄牙和荷兰殖民主义者所占有;满剌加王室被逼走后,南下建立了柔佛―廖内苏丹国,直到1699年其最后一名苏丹Muhmad为贵族所侵犯,巨港一满剌加王统才告间断,其替代者是由一名来骄傲剌加bendahara家属的Abdul Jalil Syah建立的廖内一柔佛苏丹国,此时政治中间已由柔佛移到廖内;马来亚北面则还是暹罗人的权势范围,它持续对北部马来人苏丹国如吉达、吉兰丹、丁加奴等保持着宗主国职位。从17世纪前期开端,多量来自苏拉威西岛的Bugis(武吉)人,亦成为马来亚南部的一支有首要影响的政治力量,他们以雪兰莪为大本营,一度成为马来人的廖内一柔佛苏丹国的实际节制者。当时,统统这些政治权势间为各自的好处,展开了各式百般的斗争,导致马来亚鲜有宁日。

英国殖民当局所实施的所谓“亲马来人”政策,因为带有较着的族群关照,即首要出于关照马来人特别是其上层的好处,而对以华报酬主的移民族群则加以各种停止,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全面经济社会危急的背景下,便极大地加大了马来人与华人族群的两极分化和对峙,而使得马来亚的族群题目初次变得凸显出来。“20世纪30年代能够说是一个以基于种族认识、种族认同而呈现族群分化为特性的期间。所谓的‘亲马来人’政策培养了‘他们和我们’认识,由此而导致了该国汗青上从未有过的‘类认识’。”

第4条第一款:州务大臣经州统治者同意,可在任何时候,登报窜改马来保存地的鸿沟或边境,或撤消任何全数或部分马来保存地的声明,或将任何未包含在内的地盘宣布为马来保存地。

直到第二次天下大战前,支撑马来亚出口型经济的两大首要范畴,一是锡的开采,一是商品作物的莳植。锡是马来人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但其开采体例却一向比较原始掉队,生长迟缓。华人涉足该行业比较早,从19世纪上半叶开端,不竭改进体例,引入西方先进设备,成了行业生长的主导力量。再加上轰隆境内Larut(拉律,1848)和Kinda(近打,1880)两大锡矿的接踵发明,到19世纪末马来亚锡的开采已有较快生长。欧洲本钱迟至20世纪20年代初才大范围进入该行业,但因为资金薄弱,具有高效的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办理体例,是以很快就代替华人成了马来亚锡业的主导力量。

因为华人较少获得地盘以处置农业,很多人成了贩子、企业主和手产业者。这形成了一种成见:仿佛华人就晓得经商。固然华人中亦不乏渔民和菜农,但他们却被以为主如果经商的。他们也构成了庞大的诸如修建商和管帐师(accountants)步队。……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