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_第一节 “五一三”事件发生之背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汉文中学改制风波。

新加坡未退出马来西亚前,其首要政党群众行动党(thePeople's Action Party)曾插手1964年大选,固然按照插手马来西亚时的政治安排,该党有15个候选人名额,但是,此次大选只博得了Bangsar选区(这是一个以华人中产阶层为主的选区)的席位。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后,群众行动党在马来西亚境内的党员另行构造了民主行动党(the De Party)。该党担当了群众行动党在1964年大选中提出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标语,主张种族划一,即马来人和非马来人都应赐与不异的政治、经济和文明权力,并努力于建立自在、民主、社会主义的马来西亚国。

马华公会则本着宪法中关于马来人享用特权时不得侵害其他族群好处的精力,力主自在企业,公允合作,力图保护华人好处。马华公会带领人如陈雄信更是操纵其出任联盟当局的工商部长(1957-1959)和财务部长(1959-1974)之无益前提,促使联盟当局采纳有限的经济干预和保护马来人特权政策,而履行一种根基上是以自在经济为主的经济生长政策。

(二)族群公允题目英国殖民统治所遗留下来的族群题目是以一种族群之间存在严峻畸形的公允表现出来的,这里所谓的“畸型公允”,是一种建立在政治和经济严峻不公允根本上的所谓“公允”,详细说就是政治上马来人享有安排职位而其他少数族群绝少政治主动权,这能够视为一种政治不公允;经济上华人等个别少数族群享有较强的经济职位而马来人仍处于掉队生长地步,这能够视为一种经济不公允,恰是在这类状况下,从华人和马来人各自族群态度上看,亦算是在公允题目上扯平了,亦即在他们的不公允中亦表现着某种“公允”。但是,这类“公允”因为不是建立在各个范畴公允根本上的,以是不是一种普通状况,更有甚者,这类所谓的“公允”是非常不稳定的,它终究会被政治不公允所突破,这是因为,政治上享有绝对安排权的族群如马来人,在特定的前提下如独立后,就是依托其手中的政治权力窜改经济上于本身的不公允,反过来,政治上绝少主动权的族群如华人,则饱尝了想要保护以往享有的较强经济职位却感到力不从心的无法,当然,不甘失利的族群心机,以及求保存和生长的激烈驱动力,又会令其极力依循经济法则之自在而开辟生长空间,在落空较强经济职位的环境下,却能保住本身绝对经济好处的增加,而这在当代市场经济前提下被证明是可行的。以上恰是马来西亚独立以来迄今为止其族群干系生长的一个客观的过程,如同统统严峻的族群题目都与英国殖民统治有关一样,这个过程实际上在其统治的前期也已经开端了,独立后到1969年“五一三”事件产生前,联盟当局天然会持续鞭策其生长,只是在当时夸大经济增加的环境下,在力度和结果上还非常有限罢了。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