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_第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嘉祐中,进士奏名讫,未御试,京师妄传王俊民为状元,不知言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为何人。及御试,王荆公时为知制诰,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二报酬详定官。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品级,复弥之以送覆考官,再定品级,乃付详定官,发初考官所定等,以对覆考之等,如同即已,分歧则详其程文,当从初考、或从覆考为定,即不得别立等。是时王荆公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当,于行间别取一报酬状首。杨乐道守法,觉得不成。群情未决,太常少卿朱从道时为封弥官,闻之,谓同舍曰:“二公何用力图。从道旬日前已闻王俊民为状元,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既而二人各以己意进禀,而诏从荆公之请。及发封,乃王俊民也。详定官得别立等,自此始,遂为定制。

选人不得乘马入宫门。天圣中,选报酬馆职,始欧阳永叔、黄鉴辈,皆自左掖门上马入馆,当时谓之“步行学士”。嘉祐中于崇文院置编校局,校官皆许乘马至院门。厥后中书五房置习学公事官,亦缘例乘马赴局。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前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峙,谓之“蛾眉班”。国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溥罢相为东宫,一品班在供奉班以后,遂令供奉班还是分立。庆历,贾安公为中丞,以东西班对拜为非礼,复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调班横行;参罢,复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参用旧制也。

予尝购得后唐闵帝应顺元年案检一通,乃除宰相刘昫兼判三司堂检。前有拟状云:“具官刘昫。右,伏以刘昫经国才高,正君志切,方属体元之运,实资谋始之规。宜注宸衷,委司判计,渐期富庶,永赞圣明。臣等筹议,望授依前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兼判三司,散官勋封仍旧。未审可否?如蒙答应,望付翰林降制处罚。谨录奏闻。”厥后有制书曰:“宰臣刘昫。右,可兼判三司公事,宜令中书门下依此实施。付中书门下准此,四月旬日。”用御前新铸之印。与今当局行遣稍异。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予及史馆检验时,议密院札子,问宣头起所。予按:唐故事,中书舍人职掌诏,皆写二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接受,录之于籍,谓之“宣底”。今使馆中另有《梁宣底》二第,现在之《圣语簿》也。梁朝初置崇政院,专行密命。至后唐庄宗复枢密使,使郭崇韬、安重诲为之,始分领政事,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宣”,如中书之敕。小事则发头子、拟堂帖也。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本朝枢密院亦用札子。但中书札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枢密院札子,枢长押字鄙人,副贰以次向上,以此为别。头子唯给驿马之类用之。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