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_第46章 上面有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同寿对水文汗青没啥研讨,不过韩应龙说的这些应当也没错,明朝的紫禁城经历过很多的灾劫,火警,地动,都不新奇,但水患的记录却向来没有过,想必就是这都会打算的功绩了。

“这东山镇真是好处所啊,一中就是俩,一共也只来了俩,真是了不起!”

乡试的影响力和昌大程度,天然比后代高很多。明朝乡试的登科比率在百分之四摆布,比后代考大学可难多了,成了举人后,就有了仕进的资格,说是鱼跃龙门也不为过,对刘同寿来讲,算是个可贵的热烈了。

“小江桥,桥洞圆,圆如镜,镜照山会两县;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同寿贤弟,这春联说的就是小江桥与大善塔相映成趣之美。”韩应龙失职的实施着导游的职责。

“崔知府那边一向没有答复,我们干脆去衙门看看好了。”乡试是在南北直隶,以及各省布政司停止的,但各府县得报以后,也会把本地落第者的名录贴出来,就像后代高考后,黉舍也会搞个名誉榜似的。

不成否定,此中有鼓励孩子长进的一面,但弊端却更大,会打击孩子的自傲心,李时珍仿佛就是这类期盼的受害者。

“绍兴乃是千年古城,远的不说,现在的城池,本就是前宋遗留下来的。”一说典故,韩应龙就特别有精力,“靖康以后,高宗退守江南,以越州为都,冠以绍兴之名,并觉得年号,依托复兴国统之意,厥后迁都杭州,仍然以绍兴府为陪都,更是帝陵地点……”

“……愿闻其详。”衙门口人太多,一时也挤不出来,刘同寿干脆停下来听八卦。

他是嘉靖九年中的秀才,客岁已经去过一次乡试了,成果当然是名落孙山,他本身倒是不在乎,可他爹却难过了好久,因而他的耳朵也遭了好久的殃。

“看模样,府城这里受的影响倒不大。”刘同寿点点头,后代这两处景观仍然还在,但却没了这相映成趣的意境。大善塔虽高,毕竟高不过后代的高楼重宇,哪怕它有七层四十米也是一样。

“咦?贤弟你不晓得?”韩应龙有些不测,不过答复的倒是痛快:“《管子》有云:凡立都城,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内为落渠之泻,因大川而注焉……”

眼下才过下旬,按说确切早了些。不过,这时节,除了这件事以外,仿佛也没有其他大事了。

“城里排水这么好,可内里的水利设施就太差了吧?如果都跟城里的设施一个层次,这场雨又能掀起多大风波?”望着脚下的小桥流水,远处的青砖碧瓦,刘同寿长叹了一声。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