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1_第2章 导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14年7月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和成书时候,历代学者都没有给出明白的答案。有前人以为是大禹、伯益所作。但颠末数代学者的研讨,能够鉴定的是《山海经》绝非成书于一时,更不是一人所作,当时候跨度约莫是从战国初年到汉朝初年,而作者糊口的地区首要集合在楚、巴蜀等地,直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成为当代我们所看到的《山海经》版本。

后代影响

《山海经》现存的最早版本是由西汉刘向、刘歆父子订正而成的。晋朝的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据注释者另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订》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等。

从对文学的影响来看,《山海经》对后代诸子百家的作品创作也影响深远。像《诗经》和《楚辞》,都留有古神话的陈迹。别的,《老子》《庄子》《淮南子》等道家典范也接收了很多神话的哲理思惟。到了厥后的《左传》《史记》《尚书》等,就把接收的神话加以汗青化,成了讲求汗青的首要文献。厥后的闻名墨客,如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和李白的《蜀道难》《北流行》等闻名诗篇都是源自《山海经》中的神话。元、明、清期间的神怪小说,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无不与《山海经》一脉相承。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领》中说“盖以记神事”,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还代价的古书。但有些学者则以为《山海经》不但是神话,此中还包含了太古地理及一些外洋的山川鸟兽等事物。

作者探源

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还在背面,当关于《山海经》的争辩传到外洋时,法国的汉学家马伯乐竟以为《山海经》中的地理描述与公元前5世纪外来的印度和伊朗文明联络紧密,深受其影响。到了厥后,香港学者卫聚贤在《古史研讨》中又宣称《山海经》的作者是印度人。固然有些人的观点显得牵强附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也不乏真知灼见。究其启事,这与《山海经》的广博高深、无所不容的内容是分不开的。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与汗青又有着紧密的联络,我们能够从中看到太古汗青期间的实在面孔,此中的一些记录并非美满是无稽之谈,怪诞之言。同时,《山海经》还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录了当代科学家们的缔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际活动,还反应了当时已经达到了相称高的科学技术程度。像《海内经》中的“后稷是始播百谷”和“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中的“叔均乃为田祖”。统统这些都从侧面反应了当时农业和手产业所达到的程度。

《山海经》这一书名,最早是在《史记》中被提及,到汉成帝期间,刘向、刘歆父子受命订正清算经传诸子诗赋,将此书公之于众。《山海经》浏览之广,内容之奇杂,从古至今令人对其该归于何类都有分歧。《汉书・艺文志》将它列入形法家之首,《隋书・经籍志》以下则多将它归上天理书,但清《四库全书总目撮要》却谓其为“小说之最古者尔”,鲁迅先生则将它视为“古之巫书”。是以,《山海经》问世以后,关于其内容、成书时候、作者的争辩就一向众说纷繁,成了未解的悬案。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