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明王_十九、登皇位朱棣赏功臣 念情义纪纲救同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封赏完马煜,朱棣又转头看了看马三保,说道:“三保,朕记得当年在郑村坝一战中,你是立了功的。”马三保赶快跪倒在朱棣身前,“能为陛下靖难着力,不甚幸运。”朱棣笑笑,“既是郑村坝建功,那朕便赐你‘郑’姓,今后,你便叫郑和吧,朕封你做内官监寺人。”马三保叩首谢恩:“郑和谢陛下隆恩。”“起来吧,朕追封朕的奶娘冯氏为保圣贤顺夫人,过些日子你替朕回北平祭一下保圣贤顺夫人。”郑和应了声“是,陛下。”便退在了一旁。

待姚广孝谢了恩,朱棣接着说道:“徐氏令仪,温雅贤能,德昭天下,特封为皇后,正位中宫,赐居坤宁宫;张氏清瑶,举止得体,勤谨奉上,特封为贵妃,赐居未央宫;王氏玉竹,贞静淑仪,娴雅谦恭,同封为贵妃,赐居长乐宫。”

诛杀了方孝孺十族,可朱棣却找不到了能草拟即位圣旨的合适人选。毕竟才惊世人,又能名震天下的人是非常难找的。朱棣单独坐在桌前愁闷着,正在此时,道衍款款走来,见朱棣如有所思,愁眉不展,道衍施了一礼,问道:“殿下但是为草诏一事烦忧?”“恰是。”道衍一笑,“贫僧向殿下保举一人,此人乃我有明以来才学第一人,其才调堪比西汉相如、盛唐太白。纵使没有方孝孺,殿下若得此人草诏,也可令天下臣服。”朱棣仓猝站起家来,“先生所说是何人?”道衍答道:“我大明第一才子解缙。”朱棣的笑容立即消逝,近前两步,“先生是说那自幼颖敏,七岁便能述文,现在已名满天下的大才子解缙?”道衍点点头,“恰是。解缙乃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曾向太祖天子上封事万言,解缙批驳太祖,言‘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稳定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太祖见体味缙所上之书,不但不怒,反而大赞其才,太祖命解缙回籍,定于十年后再用。解缙归乡八年,太祖驾崩,解缙便入京奔丧,一些朝臣便以‘违旨’之名弹劾解缙,建文便将解缙贬为河州卫吏,幸得礼部侍郎董伦所荐,解缙才留在了翰林院,做了个小小七品待诏。建文主政这些年,解缙身怀大才却并不得志,现在得知新皇令他草拟圣旨,定会欣然应允。”朱棣大笑着拍拍额头,“对呀,本王怎的把这大明第一才子忘了?三保,快去传令解缙草诏。”

有了即位圣旨,朱棣废黜了建文年号,于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七,即位称帝。因为奉天殿被焚毁,尚未补葺结束,朱棣的即位大典便在奉天门停止。文武百官齐在奉天门跪听即位圣旨:“诏曰:昔我皇父太祖高天子,龙飞淮甸,汛扫区宇,东抵虞渊,西谕昆仑,南跨南交,北际潮海……朕乃整师入京,秋毫无犯,诸王大臣谓朕太祖之嫡,应天顺人,天位不成以久虚,神器不成以无主,上章劝进,朕拒之再三,爰乃俯徇与情,已于六月十七日即天子位,大礼既成,统统合行庶政,并宜兼举。本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其改来岁为永乐元年……於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书记天下,其体朕怀。”待宣诏官将圣旨宣读结束,仪卫官将圣旨放在了托盘之上,护送圣旨出午门、端门,直至承天门,在乐声当中,那圣旨被奉上了承天门的城楼。礼部官员将圣旨接在手中,印制送往天下各地。燕王朱棣靖难三年,终究登上了他胡想的天子宝座,改明岁为永乐。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