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明王_四十八、平安南朱棣设交趾 遭构陷解缙受贬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解缙走进奉天殿,见礼便说:“陛下,汉王殿下几次越礼,对太子殿下更是不恭,请陛下早些制止,以免酿出祸端。”朱棣头也不抬,也不出声,还是批阅奏疏。解缙怕是陛下忙着批阅奏疏没有听清,便又说了一遍:“陛下,汉王殿下几次越礼,对太子殿下更是不恭,请陛下早些制止,以免酿出祸端。”朱棣还是不昂首,不出声,解缙开口说第三遍:“陛下,汉王殿下……”“晓得了”朱棣淡淡应着。解缙持续说道:“陛下,自古亲生兄弟为皇位相争者屡见不鲜……”不待解缙说完,朱棣便问:“解缙,《永乐大典》可完成了?”解缙一怔,“回禀陛下,大典尚未完成。”“既然你心机全然不在这《永乐大典》之上,那便由姚广孝全权编辑,你去广西做布政司参议,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回京。”解缙大惊,“陛下,臣何过之有啊?”朱棣拍案大喊:“何过之有?是谁泄奉天殿私语?是谁科举当中收受贿赂阅卷不公?是谁结党营私诽谤我父子?你本身看看。”说着将一本奏疏扔了下去。

今后,解缙便失了宠,加上朱高煦的亲信寺人日日在朱棣身边说解缙的好话,朱棣便愈发恶感解缙。

解缙被贬,杨荣来到文渊阁,不高山对杨士奇说道:“汉王狡猾恶毒,大绅赤胆忠心,不想就如许被汉王害了。”士奇面露不平,问道:“听闻李至刚上疏诬告大绅科考阅卷不公?”杨荣一拍桌几,“科考阅卷不公乃子虚乌有之事。李至刚那小人,早便投奔了汉王。”杨士奇叹道:“真是无耻小人,昔日那李至刚乃是大绅的故交,为了一己繁华,竟出售故交,阿谀献媚。朝堂之上,竟有如此下作之人。”杨荣说道:“待寻得机遇,定要撤除那无耻之徒。”

转眼间到了永乐五年仲春,这日解缙来到了奉天殿外求见朱棣,一寺人禀报朱棣:“陛下,解学士在殿外候着呢,怕是又来讲汉王殿下的好话,说来也是,这解学士为了保太子,一味诽谤汉王殿下。不过也能了解,今后太子殿下成了气,还能忘得了这解学士?不过苦了陛下了,老奴真是心疼陛下,日夜为国事劳累不说,还要措置这等烦心之事,陛下克日都清癯了。”这老寺人早就被汉王朱高煦拉拢了,日日在朱棣面前说太子以及太子一党的好话,时候一长,朱棣便信觉得真,对解缙甚是腻烦。朱棣听了老寺人说的话,不耐烦地说道:“不是说了,奉告他朕在批阅奏疏,令他先归去。”“老奴说了,可这解学士就是不走,都在殿外候了三个时候了。”朱棣腻烦地说道:“让他进殿。”

正在宫中都忙着筹办过年之时,一个叫陈天平的人自称是安北国前任陈氏国王的子孙来到了大明的皇宫,跪倒在朱棣面前,“陛下,臣乃前安北国国王陈日煃之弟陈天平。臣兄陈日煃早在洪武年间便归顺大明,太祖天子亲封臣兄为安南王,并赐之章印。洪武三十三年,不料那贼臣黎季牦弑主盗国,称帝改元。现在那黎季牦改他本身姓名为名胡一元,改国名为‘虞’,本身做起了国王。他丧尽天良,将我们陈氏一族杀光殆尽,唯臣一人幸存,臣与此贼不共戴天,求陛下为臣做主。”听陈天平说完,杨荣说道:“陛下,前些光阴,安南来的陈氏国王的近臣裴伯耆,与他说的一样。”朱棣赶快叮咛:“把裴伯耆宣来。”裴伯耆走上殿来,见到了陈天平,裴伯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喊着:“殿下,你还活着,太好了,想不到陈氏另有先人。”陈天平泪如雨下,“那日恰逢我不在宫中,才躲过了一劫。”裴伯耆跪走到朱棣面前,说道:“陛下,既然陈氏另有先人,求陛下兴吊伐之师,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后,臣死且不朽。”朱棣沉默了一会说道:“新岁之时,各国使臣来朝,到时候朕带安北国使臣见见你们,若你们说的是真的,朕会派人护送你们回安南。”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