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经疏_第12章 (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 彼方瓶来方也。名本瓶地。空若彼方来于此方。本瓶来处应少虚空。本处既无所少。应知非彼方来。瓶倒之地名为此方。若此方空入于瓶内。先合见空从瓶而出方知空入。出空既无。入空何有。空既无出入。识何曾来往。又此方入者入此方也。其文易解 三结成虚空 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可解

其人无端。不动目晴。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统统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喻迷真起妄也。故事也。瞪直视貌。不由别事。只因自不动目直视于空。目晴劳倦遂见华相。或见毛轮第仲春等。故云统统。色阴亦尔。以不照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动念。现六尘境。即色阴起也 二约喻广破二。一标无生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即空即水。离空离水。求瀑流体俱不成得。行阴亦尔。本无生处 二破生处

阿难。比方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绝壁足心伤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想谓取像。想像不实。从虚妄有。故以说酢水生思崖酸起为喻。因说想酸。因思惟峻。故有水酸。以想喻想。近取譬耳 酢音醋 二约喻广破三。一标无生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梵云塞健陀。此云蕴。古翻为阴。蕴是积聚。阴是盖覆。积聚有为。盖覆真性。此阴有五。摄有为尽。前文总标乃至五阴等皆如来藏。今此别征。逐科推检。令知虚妄本非人缘及天然有。元是藏体妙真如性 二别破五。一色阴三。一寄喻总标

长水沙门子璇集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三(之一)

第二破六入。梵语钵罗吠奢。此云入。亦云处。境入之处也。亦是识生处故。然根境二法俱识生处。今分六根别破故。独以根为入也。文二。一总征

若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统统相。今应现在 破水生流也。流从水生。水与瀑流两体应异。水为能生。流为所生。如树生果。果不是树。二俱现在。今且不然。如何因水耶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殊不知者。斥其异乎能知也。统统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非三世法。故无去来。生灭去来既不成得。如来藏性元自常住本未曾动。周遍湛寂。众生迷倒为物所转。殊不觉知。是迷圆实也 四结显超情

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像。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 既因动心现妄境地。于此妄境派成根尘。互为对待相形而立。本无自性。体不成得。下文云。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如同交芦。故云因于明暗发见居中。尘既发根。根还取境。根境既备方成见性。故云吸此名见性等。既因取境而得名见。故知此见从影象生。像喻尘也。起信云。如同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明暗尚如影象无体可得。况所发见而有体耶。故云离彼无体 二破成无相二。一标无生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