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妙圆。重发真妙 释也。上句释此心流入。下句释圆妙开敷 二正开十心十。一信心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天然观见十方天下。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促学习行渐次 持戒清净魔事不生。观行既成。故能发用。于父母所生之身。得类似五通。此同法华观行持经于现身中获六根净。文云。虽未得天眼。但用父母所生眼。彻见三千界等 三违其现业三。一返流全一
禁戒成绩。则于天下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可。无相负累。亦于天下不还旧债 三缘若断。三因不生。故于人间不相詶报。皆由持戒成绩故尔 二获多神用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如同双镜光表态对。此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由前寂照相互显发保持无退。妙用强胜能感果德。因心中现。故云回佛慈光。此寂照因决能感果无有乖失。故云向佛安住。果中现因相。因中现果相。因果不二互现互人。故云妙影重重相人名回向心 九戒心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蹑前干慧义也。创干欲爱。果法未沾。即用此心为信便利。标如来者显是果法。此下总示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结能证也。真照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偶然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冥。名无生忍。华严初住。余经初地。是得忍位。今经第三渐次便得此忍。差异余说。于此忍中。随所证得不异而异。即立诸位。故名圣位。此则初渐次正修观行。第二渐次观成入似。第三渐次既言获无生忍。即同初住至等觉位 三结显立位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代名护法心 寂照促进不动不退。故云安然。保任护持。令此与佛冥然通合。故云交代。由保持故名为护法 八回向心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比丘四重。尼复加四。谓触八覆随。故云八弃。梵云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者。永弃佛法边外。如同死尸大海不受。故名为弃。入大乘道而先学小者。十轮经说。若不先学小乘。即学大乘。无有是处。乃至云。有力饮河池。讵能吞大海。是故统统菩萨。皆先学三乘。唯不究竟证于小耳 二明好处二。一远多过累
阿难。是善男人。欲爱干枯 持戒清净。阔别贪淫。故名初干。即断烦恼障也。干义有二。一欲尽故曰干。二但慧故曰干。今即初义根境不偶 由三昧力。返流全一。破所知也
心肠涉知。俱得了然。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法界心肠即前一心。妙行能涉。妙智能知。明智行三安闲圆融。不以二边之所住着。名无留碍。此真修行。名修行住 四生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