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_第10章 河水四(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曰:孟门东南有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又是王屋之次,疑即平山也。其水南流,历鼓钟上峡,悬洪五丈,飞流注壑,夹岸深高,壁立直上,轻崖秀举,百不足丈。峰次青松岩悬赪石,于中历落有翠柏生焉。丹青绮分,望若图绣矣。水广一十许步,南流历鼓钟川,分为二涧。一涧西北出,一百六十许里,山岫回岨,纔通马步。今闻喜县东北谷口,犹有乾河里故沟存焉,今无复有水。一水历冶官西,世人谓之鼓钟城。城之摆布,犹有遗铜及铜钱也。城西阜下有大泉,西流注涧,与教水合,伏入石下,南至下峡。《山海经》曰:鼓钟之山,帝台之以是觞百神,便是山也。其水重源又发,南至西马头山,东截坡下,又伏流南十余里复出,又谓之伏流水,南入于河。《山海经》曰:教山,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是水冬乾夏流,实惟乾河也。当代人犹谓之为乾涧矣。河水又与畛水合。水出新安县青要山,今谓之疆山。其水北流,入于河。《山海经》曰:青要之山,畛水出焉,便是水也。河水又东,正回之水入焉。水出騩山,疆山东阜也。东流,俗谓之疆川水,与石瓜畴川合。水出西北石涧中,东南流,注于疆水。疆水又东迳疆治铁官东,东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合庸庸之水。水出河南垣县宜苏山,俗谓之长泉水。《山海经》曰:水多黄贝,伊、洛门也。其水北流,分为二水,一水北入河,一水又东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迳平阴县北。

又东至邓。

净水出廉洁山之西岭,世亦谓之清营山,其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净水历其南,东流迳皋落城北。服虔曰:赤翟之都也。世谓之倚亳城,盖读声近,传因失实也。《春秋左传》所谓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者也。

《地理民风记》曰:河南平阴县,故晋阴地,阴戎之所居。又曰:在平城之南,故曰平阴也。三老董公说高祖处。陆机所谓皤皤董叟,谟我平阴者也。魏文帝改曰河阴矣。河水左会濝水出垣县王屋西山濝溪,夹山东南流,迳故城东,即濝关也。汉光武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濝关、天井关,击赤眉别挍,皆降之。献帝自陕,北渡安邑,东出濝关,便是关也。濝水西屈迳关城南,历轵关南,迳苗亭西,亭故周之苗邑也。又东流注于河。《经》书净水,非也,是乃濝水耳。

周武王以封太伯后虞仲于此,是为虞公。《晋太康地记》所谓北虞也。城东有山,世谓之五家冢,冢上有虞公庙。《春秋穀梁传》曰:晋献公将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枣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晋国之宝也。曰:是取中府置外府也。公从之。及取虢,灭虞,乃牵马操璧,璧则犹故,马齿长矣。即宫之奇所谓虞、虢其犹辅车相依,唇亡则齿寒,虢亡则虞亦亡矣。其城北对长坂二十许里,谓之虞坂。戴延之曰:自上及下,七山相重。《战国策》曰:昔骐骥驾盐东,上于虞坂,拖延负辕而不能进。此盖其困处也。桥之东北出溪中,有小水,西南流注沙涧,乱流迳大阳城东,河北郡治也。涧水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左合积石、土柱二溪,并北发大阳之山,南流入于河。是山也,亦通谓之为薄山矣。故《穆天子传》曰:天子自盬己丑,南登于薄山窴軨之隥,乃宿于虞,是也。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