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_作品相关 古代兵器(转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鸟铳

中国明朝前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构成。利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动员火绳扑灭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发作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经日本传入中国,明廷遂仿造,约此同时,又有鲁迷(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鸟铳传入中国。最后仿造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的雏形。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公斤。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首要轻型火器设备之一。(右图为《神器谱》中的鲁密铳)

吴王夫差矛

中国当代用于近间隔砍和劈的单刃搏斗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构成。刀身狭长,刃薄脊厚。刀柄或长或短。刀是当代军队设备的首要兵器。初期为石刀,厥后生长为青铜刀、铁刀和钢刀。其种类很多,有大刀、腰刀、环首刀等。

弓箭

地听

中国当代战役中利用的一种球状投掷火器。利用时将其扑灭,抛至敌方,以它所产生的火焰、毒烟杀伤敌方人马及烧毁敌方营房。火球呈现于宋朝初年(公元1000年前后),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打击宋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时,两边曾大量利用。制作体例是将含硝量低、燃烧机能好的黑火药团和成球状,有的还掺入有毒或发烟物质及预制杀伤元件,用纸或麻包缚数层,外敷松脂,以防潮和助燃。火球首要用于攻守城池作战。当代战役中利用的有轰隆火球、蒺藜球、毒药球和烟球等多种球形火器。

匕首

中国宋、元期间军队设备的铁壳爆炸性火器。又称震天雷。用生铁铸成外壳,形如罐子、合碗平分歧款式,内装火药,并留有安设引火线的小孔。扑灭后,火药在密闭的铁壳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使铁壳爆碎伤人,是当时能力较大的一种火器,遍及用于攻守城战、水战和野战。按其大小和用处分歧,有的用投掷,有的以手投放,也有的从城上推下。宋、元期间,军中多设备有铁火炮。明朝今后,在铁火炮的根本上,爆炸性火器有了进一步生长,连续呈现了地雷、水雷和爆炸性炮弹。

中国当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停滞物。又称蒺藜。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木植物“蒺藜”,故名。在当代战役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间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战国期间已利用铁蒺藜。秦汉今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备东西,除在门路、防备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军队驻营时,也有营区四周布设。宋朝今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步增加,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连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明朝军队遍及利用铁蒺藜。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便利。除用铁锻造外,也能够用竹、木、陶代替。2000多年来,它一向是战役中利用的停滞东西。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