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玄奘_第八章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玄奘不由苦笑——白马是白象显化的,那黄马是不是狮子显化的?如果我是骑黄马来的,你该不会把我当文殊菩萨了吧?

而玄奘更觉不虚此行——人在山中,才晓得,白云也能够抓上一把,苍翠中竟有几分清甜的味道;而那山间古寺清磬萦回,梵呗婉转,发人沉思,启人遐想,远赛过都会中喧天的锣鼓,喧闹的管弦。

长捷临行前,玄奘俄然对他说:“我想去峨眉山朝拜普贤菩萨。”

实际上,就算是你想抄也一定能找到本来。有的经籍只要一本,不是那么轻易获得的。你若没有必然的身份、职位,很能够连看一眼的福分都没有,更不要说抄了。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高僧无罗叉、竺叔兰等人开端翻译、校订八戒大师誊写的《大品般若经》梵本,用时十二年,终成汉文《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共二十卷。

只在卷轴的最后,发明了一列小小的汉文注释: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本来,他竟于不知不觉间走出了山洞!

净善长老慈爱地笑着,在他看来,明海完整不必妄自陋劣,玄奘只是读的经多些,辩才好些罢了。至于修为方面,只怕与明海差未几,各有千秋。

转过身,从外向外看,洞口的表面竟然好似一尊老道泥像,奇妙非常。

“明海!你不听师父的话吗?”净善长老紧紧拉着门徒的手,厉声喝问。

实在,达摩出身王族,系婆罗门种姓,身份是非常崇高的。但他所修习的性宗在印度的大乘佛教中不属于支流,以是他到中国来的时候没有携经。

回寺的路上,天已渐黑,暮色苍茫当中,四周八方的云,一道道,一片片,一群群,一堆堆,就像群龙归海,纷繁回到山中。

未几时,千山万壑都消逝了,只剩下几个最高的山岳耸峙在云海之上。

玄奘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净善长老说得没错,这洞公然深极了!

晌午过后,金顶的寒气越来越重,三人便又相携下山。

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思忖着这些经文的含义。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能够具足诸相见不?

印度的大乘佛教有三宗:空宗、有宗和性宗。此中空宗、有宗是支流,一向在相互辩论辩论,搞得非常热烈。而性宗是非支流,只在极少部分人中传承,没有多少人晓得。

成都的夏天很热,但空慧寺里却很清冷,寺外山峦堆叠,远处如淡墨轻染,近处似沈墨重皴。古树上常有猿猴攀附啼叫,泉池边又有野鹤栖息翱翔。阶沿上爬满青苔,雕栏处藤萝低拂。

净善长老道:“传说古远之前,有九位仙叟住在此洞中,不知他们生于何年,也不知他们终究何日,乃至是否已终都众说纷繁。有一年,轩辕黄帝访道于此,见一老叟,便问:‘有侣乎?’老叟答:‘九人’。这便是九老洞的来源。”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