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文
[22]见《庄子·胠箧》。
[28]见《论语·颜渊》。
[8]见《论语·八佾》。
[34]本书所引杨朱事迹及观点,除说明者外,均据《列子·杨朱》。因为很多学者视《列子》为伪书,故杨朱的思惟耐久得不到正视和会商,这实在也是能够筹议的。
第四章
[12]见《荀子·正名》。
[21]见《韩非子·有度》。
[33]见《韩非子·五蠹》。
[33]见《论语·阳货》。
[25]此种解释亦请参看《庄子·天运》。
[23]见《韩非子·难势》。
[41]见《论语·公冶长》。
[22]见《韩非子·二柄》。
[14]见《孟子·公孙丑下》,文中所说齐国某地是平陆,当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15]见《孟子·离娄下》。
[30]请参看本书第二章。
[25]见《韩非子·难三》。
[2]以上见《史记·老子韩非传记》。
[13]见《老子·第六十八章》。
[8]见《孟子·梁惠王下》。
[5]见《韩非子·六反》。
[6]见《论语·微子》。
[2]所引顺次见《论语·颜渊》、《孟子·公孙丑下》、《庄子·摄生主》、《荀子·劝学》。
[2]见《老子·第七十八章》。
[5]以上见《老子·第六十六章》。
[35]这段话前面另有两句,但能够看作对宣言的解释,不引。
[16]见《墨子·公孟》。
[10]见《孟子·告子下》。
[4]见《墨子·鲁问》。
[14]关于墨子反对文娱,请参看《墨子·非乐上》。
[15]见《墨子·明鬼下》。
[29]见《荀子·非相》。
[22]见《论语·颜渊》。
[14]见《论语·八佾》。
[18]见《墨子·耕柱》。
[10]见《孟子·经心下》。
[6]见《老子·第八十章》。
[5]见《墨子·兼爱中》。
[17]见《韩非子·说林下》。
[5]见《孟子·梁惠王下》。
[11]见《孟子·告子上》。
[35]见《淮南子·泰族训》。
[10]见《论语·颜渊》。
[20]见《墨子·耕柱》。
[11]见《孟子·万章下》。
[1]关于先秦道家三阶段说,请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9]见《韩非子·主道》。
[12]见《孟子·公孙丑上》。
[21]见《论语·尧曰》。
[29]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请参看《史记·孔子世家》。
[32]请参看《庄子·清闲游》。
[3]见《墨子·非攻上》。
[19]见河上公章句《老子·俭欲第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