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_六 给儿子留下遗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余积年奏折,抄毕后存之家中,留予子孙观览,不成发刻送人,以其间可存者绝少。所作古文,尤不成发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壮不克尽力,志亢而才不敷以副之,刻出适以彰其陋耳。如有知旧劝刻余集者,直言谢之可也。切嘱切嘱。

"涤生兄,这是件极难措手的事,京中群情甚多。"周寿昌体贴肠说。

正说话间,一辆三匹马拉着的大马车停在门前大坪中,纪泽忙拉着纪鸿走畴昔,跪在马车前。车里走出李鸿章的幼弟李昭庆。他刚一下车,荆七便挥挥手,早已筹办好的一群听差都走了畴昔,七手八脚地从马车上卸下二十四根长八尺、径长一尺二寸的大圆木来,每根圆木的腰间繋一根红布条。这时鞭炮轰响,鼓乐齐鸣,纪泽兄弟对着圆木叩首不止。荆七一声呼喊,四十八个听差,抬起二十四根圆木,鱼贯踏下台阶,走进衙门。纪泽、纪鸿低着头走在最后。

余本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本国脾气凶悍,津民风俗浮嚣,俱难和叶,将来成仇发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几次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効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大其初心。恐相逢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

天津事起以后,作为直隶总督,曾国藩早已作好了到天津查办的筹办,他对这道圣旨不感到不测,对圣旨中所提到的惩办迷拐人丁及为首惹事职员的决定,他也深表同意。但这件事办起来,必有千难万难,曾国藩心中也非常清楚。不过,他却不能推让,只得答道:"臣曾国藩遵旨。"周寿昌念过上谕以后,随即走过来,双手扶起病体衰弱的曾国藩,内心涌起一股怜悯之情。

本来,这二十四根圆木,是两副棺材的用料。客岁,曾国藩分开江宁前夕,李鸿章赶来送行,问恩师在江南另有何未了私事。曾国藩悄悄对他说,已在江西建昌定下了两副棺木料,便利时,请他带到保定来。李鸿章服膺在心,赴西北前夕,他将此事交给昭庆,要弟弟亲到建昌去督办。他要把这两副棺木作为本身的礼品送给恩师,尽一点做弟子的孝心。

余平生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将欲立品,先去求心。忮不去,满怀皆是波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未能打扫净尽。尔等欲心肠洁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