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法_处事稳健有耐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世人所说的豪杰人士,根基是抱着济世之才,矢志不渝,利禄不能摆荡他的心,艰巨伤害也不能使他落空士气。曾国藩的部下大多是血性忠义人士。他为了实现“取报酬善,与报酬善”的思惟,老是用砥砺志气的话相鼓励。如:自古圣贤立德,豪杰建功,胜利还是不胜利,一开端是难以预感的,只是日积月累,全在你本身了。孔子所说的“谁敢侮”,孟子所说的“强为善”都是这个意义。这里说的是人要自强。

俗话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天下之事风云变幻,到处藏着危急,略不谨慎就有能够使奇迹堕入窘境乃至绝境;而凡事求稳慎则能够令人稳打稳扎,少犯弊端,有助于奇迹的长远生长。是以,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讲,凡事不成不稳慎。

正因为稳慎,曾国藩死力反对浪战,死力反对不知敌我、不知深浅的轻浮行动。他说:“未经战阵之勇,每好言战。带兵者亦然。若稍有经历,但觉我军到处瑕隙,无一可恃,不轻言战矣。”不轻言战,即不打无筹办之仗。他奖饰李续宾,说他“用兵得一‘暇’字诀,不特常日安闲清算,即便临阵,也回翔谨慎,定静安虑。”又说:“迪安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曾国荃统兵在吉安火线时,他丁宁说:“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敌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故余昔在营中诚请将曰:‘宁肯数月不开一仗,不成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曾国荃在金陵火线时,他又叮嘱说:“总以‘不出壕浪战’五字为主。”曾国藩所说的“浪战”,指胜负不分环境下的战役。即或有小胜,或仅小挫,浪战都带来严峻恶果,土卒不但因浪战而疲困,且因浪战而对战事玩忽。与其如此,不如坚而守之,弁(biàn)勇身心健旺,斗志昂扬,一战可胜。这就触及战役中求胜的快与慢的题目。不浪战,或死守不战,仿佛胜之甚慢。实际上,养足精力,看准机会,战而必胜,虽慢实快。不然,欲速反不达。曾国藩这个于稳慎中求进取的计谋,可说是他的计谋思惟的核心。

正因为稳慎,曾国藩夸大“安营宜深沟高垒,虽仅一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陆抗之拔西陵,预感城之不能速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蔽,此长于用气者也。”这些例子申明:当两军对垒,善静者善养己之锐气,躁动者必将再衰三竭,虽未战而静者已先胜一筹。以是,曾国藩说:“凡行兵,须积储不竭之气,留不足之力,《左传》所称再衰三竭,必败的事理。”在没有当代化兵器,兵戈只要刀矛,端赖体力,全凭勇气的环境下,曾国藩的“静”字法,无疑是有公道内核的。天然,曾国藩的“静”字法,并不是悲观疲沓,被动挨打。他指出“战阵之事,须半动半静,动者如水,静者如山”。静时如山之耸峙,不成摆荡;动则如水之奔腾,不成遏止。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