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_第33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利用皇权供应按照,又对利用皇权有所限定。天子必须谛视天的喜怒表示,遵循它来行事。汉朝的天子,以及今后各朝天子也或多或少地是一样,就是用这一点查验他本身和他的政策,一旦呈现灾异使之不安的时候,就试图改正。

董仲舒分春秋期间(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为三世:孔子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据董仲舒说,孔子作《春秋》时,用分歧的词语记录这三世产生的事件。通过这些分歧的“书法”便能够发明《春秋》的“微言大义”。

社会退化的三个阶段

在第十二章我已经讲到邹衍如何故五德终始的学说解释改朝换代。某个朝代,因为它用某德,必须用符合此德的体例停止统治。董仲舒点窜了这个学说,以为朝代的更迭不是按照五德运转,而是按照他所说的“三统”挨次。三统是黑统、白统、赤统。每统各有其统治体系,每个朝代各正一统。(见《三代改制质文》)

这类将社会退化分为三阶段的学说,又见于《礼记》的《礼运》篇。照《礼运》篇所说,第一阶段是乱世,第二阶段是“小康”之世,第三阶段是“大同”之世。《礼运》篇描述的“大同”以下:

何休申明的门路,是孔子从本国做起,进而治平天下。这条门路,与《大学》申明的治国平天下的步调类似。以是在这一方面,《春秋》成了《大学》的例证。

照董仲舒说,直接担当周朝的既不是秦朝,也不是汉朝。他断言,实际上是孔子受天命继周而正黑统。孔子不是实际的王,倒是合法的王。

[1]不是西方,固然西方是与秋相配的。据董氏说法,其启事是天“任阳不任阴”(《阴阳位》)。

从机器论上讲,照董仲舒所说,则是“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物固以类相召也”(《同类相动》)。以是人的非常必定引发天然界的非常。董仲舒以为这美满是天然规律,毫无超天然的身分,这就与他在别处所讲的目标论学说冲突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偶合。照董仲舒所说,三统并无底子分歧。他以为,新王建立新朝代,是因为他受命于天。以是他必须做出某些表面上的窜改,以显现他受了新命。这些窜改包含“徙居处,更称呼,改正朔,换衣色”。董仲舒说:“若夫纲领、人伦、事理、政治、教养、风俗、文义尽仍旧,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改制之实。”(《楚庄王》)

照何休的说法,《春秋》所记的过程,是孔子在抱负上变“衰乱世”为“升平世”,再变成“承平世”的过程。何休以“所传闻世”与“衰乱世”相共同,这是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孔子集合他的全数重视于本身的鲁国,以鲁为改制中间。何休以“所闻世”与“升平世”相共同,这是第二阶段。在此阶段,孔子已经治好了本国,进而将安宁和次序传到“中国”境内的其他中原国度。最后,第三阶段,何休以“所见世”与“承平世”相共同。在此阶段,孔子不但将安宁和次序传到诸夏之国,并且野蛮了四周的蛮夷之国。在此阶段,何休说:“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公羊传》隐公元年注)当然,何休的意义不是说,这些事孔子都实际完成了。他的意义是说,如果孔子当真有了权力、权威,他就会完成这些事。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学说也仍然是怪诞的,因为孔子只活在《春秋》三世的前期,如何能够做前期的事呢?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