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_第4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斜斜的。

我追。返乡手记

然后,2003年3月,在这本小说校订结束、已然付梓之际,我发明本身跟从笔下配角的脚步,坐在阿里亚纳航空公司一架飞往喀布尔的波音727飞机的窗边。跟阿米尔一样,我去国已久,实际上分开了将近二十七年;当初分开阿富汗,我十一岁,是个身材肥胖的七年级门生。现在重归故乡的我已三十八岁,是定居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夫,是一名作家,是一名丈夫,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凝睇着窗外,等候飞机刺穿云层,等候喀布尔在我下方呈现。喀布尔呈现了,我想起了《追鹞子的人》中的几句笔墨,俄然对阿米尔的设法感同身受:我俄然感到和这片故乡血脉相连。这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我曾觉得我早已将这片地盘忘记。但我没忘。或许阿富汗也没有健忘我。文学创作有一条陈规,就是你得写你切身经历过的事情。我却将要切身经历我业已写下的事情。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驰。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浅笑。

因为这类异乎平常的环境,我在喀布尔逗留的两个礼拜绝对是一段超实际的日子,因为每天看到的处所、见到的事情,我已经在脑海中通过阿米尔的眼睛瞥见了。比方,第一次在人群拥堵的喀布尔街头走动时,和阿米尔一样,我心中充满了回家看望一名旧友的感慨。但跟阿米尔一样,我也感觉本身在故国像个旅客。我们两人都分开好久了,都没有亲身参与战役,都没有和阿富汗群众一起挥洒热血。阿米尔的抱歉我已经写下。现在我尝到它的滋味了。

2003-8-10

绿鹞子摇摇摆晃,定住位,接着向下冲。“他玩完了!”我说。

他的喉结吞咽着高低爬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

“好的。”我说,“让我们给他一点色彩瞧瞧,经验他一下,好吧?”我俯视着他,他眼里那种恍惚浮泛的神采已经不见了。他的目光在我们的鹞子和那只绿色鹞子之间来回转动,神采有一点点发红,眼睛突然机灵起来。复苏了。重生了。我在深思,我甚么时候忘了?不管如何说,他仍只是一个孩子。

我们身后的人们喝彩唤好,发作出阵阵口哨声和掌声。我喘着气。上一次感到这么冲动,是在1975年阿谁夏季,就在我方才堵截最后一只鹞子以后,当时我瞥见爸爸在我们的屋顶上,鼓着掌,容光抖擞。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