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_第二节 华裔社会对构建种族和谐的马来西亚社会的设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仅在新经济政策期间,按照华裔族群所面对的分歧处境及其课题,华团就构造召开过四次大的集会:1971年的华人大连合(华人的政治连合)集会、1978年的华人经济大会、1983年的华人文明大会以及1987年的华人教诲大会(即保卫华教大会),别离触及了政治、经济、文明和教诲等主题。恰是在带领这些严峻社会实际活动过程中,华团魁首们对海内情势与华人处境及其切身好处和要求,有了不竭深切、体系和完整的熟谙。这凸起地表示在他们于1983年提出的《国度文明备忘录》、1985年提出的《马来西亚天下华连合合宣言》以及1999年提出的《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等汗青文献当中。这期间,从反对种族轻视,保护本族群的合法权益解缆,华团魁首的政治视野,已逐步从他们要求处理华人本身所面对的火急题目,扩大到全部马来西亚社会所面对的火急题目。他们较着地感遭到,在马来西亚的民主和人权深受巫统霸权主义统治的严峻威胁以及官僚**严峻废弛社会民风的环境下,族群题目不过是社会总题目的一部分,是以,只要鞭策社会题目的处理,族群题目的处理才会看到但愿。当然他们的这一态度窜改,也不能不说带有战略上的考虑。

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产生后,巫统的做法是越来越不顾及民族民主协商原则,华人等非土著族群的定见、要乞降感受也越来越不被正视。在这类环境下,仅依托国阵中的华基党来保护华裔族群的好处已较着不敷,是以,就迫使华团不得不可动起来。

3、文明和教诲方面对峙族群多元根本上构建种族调和的马来西亚社会如果说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方面有关的划一与公允以及民主和人权等题目,还只是触及华人的实际权益的话,那么,文明和教诲所关涉的意义就更大了,因为它不但与华人的文明和教诲的实际权益有关,并且更直打仗及马来西亚华人作为一个族群本身的存在,即她还可否保存本身特有的族群身份。遵循民族学的实际,民族特性首要表现在民族文明特性上,如果一个民族的文明特性没有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在这类环境下,即便本来族群的群体能够还在,但是,她绝对不会再是本来的族群,而是一个新的族群了。恰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气深切了解,为甚么巫统安排的联盟,国阵当局所推行的文明异化政策,会让华人感遭到更有甚于政治、经济等范畴里的近似政策,会让其感遭到族群存亡存亡的威胁。从而,马来西亚华人也恰是在这一范畴里表现出来了少有的抗争精力。他们不顾统统地反对国度的文明政策,而使得巫统/国阵当局的异化政策经常遭到挫败。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