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法_脚踏实地,学自有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国藩的为人思惟与左宗棠不谋而合,左宗棠的教子思惟也是以德行为本。左宗棠说:“尔曹能谨慎齐家,不致困饿。若肆意花消,以豪华为面子;恣情流荡,以沈(同沉)澜为欢娱,则吾多积金,尔曹但多积过,所损不已大哉!”意义是说如果你们肆意花消,我积的钱越多,你们犯的弊端就越多、越大。左宗棠的话虽峻厉,却能警省先人。

恰是出于这类熟谙,曾国藩平时对本身的子侄老是严加训戒,要他们学会餬口的一技之长,并奉告他们:在家业畅旺之时,要想到式微时的风景;人处在高位之时,要想到处于低位时的风景。繁华要赫的人家,更不能健忘这个事理。

曾国藩平生为官,经历丰富,且看多了官宦后辈骄奢淫逸,然后四周流浪,终究落个饿死沟壑的了局。基于这类熟谙,他要求弟弟国潢设法将本身在故乡的田产脱手,或捐作元吉公的祭田,或捐作星冈公的祭田,或转售别人,所得的钱银供家中日需之用。在曾国藩看来,官宦之家不积蓄银两,后辈就会明白,本身如不尽力长进,将来父亲不再为官,便有温饱之患。晓得此中事理,后辈也就会以自强自主鼓励本身,学会餬口的技术。

曾国藩出身贫困,平生为官廉洁,深知财可帮人也可害人的事理,以是从倒霉用手中权柄为子孙后代敛集财产。他常常警告本身的子侄,让他们不要有依托父辈、担当万贯家业之心,要学会自主。

曾国藩以为家属的畅旺发财取决于家庭贤人的呈现,曾国藩眼中的“贤人”是指能够自主之人,他常说:“家中要得畅旺,端赖出贤后辈。若后辈不贤鄙人,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老是徒然。后辈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因为家教。”又说:“所贵乎世家者,不在多置良田美宅,亦不在多蓄册本书画,在乎能自建立子孙。”而这类“自建立”之人,是指具有保护家风、畅旺家属才气的后辈。

曾国藩平生崇尚自主于世,从他的生长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历经艰苦,但始终尽力不弃,终有所成。他严于律己,对本身的后辈也是一样要求。他仕进不贪,不爱钱,更不为后代积财,在明天也是令人感慨不已的!

自主于世,严于律己,始终尽力不弃,方能终有所成。

1854年2月上旬,曾国藩的父亲号令他写一副春联挂在大厅之上,他写道:有子孙有故乡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别说前人了,即便是现在,多数人的看法也是用尽体例为子孙积聚财产。即便后代不能自主也不舍流落街头,遭人嘲笑。但是他们却没想过为子孙留下过量财产,反而是害了子孙。因钱多糊口无忧,子孙就变得不思进取,最后导致坐吃山空。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