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法_学有所用,用中又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同治元年(1862年)蒲月,曾氏就构成了成熟的洋务思惟。他在日记中写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动手工夫。但使彼之长技我皆有之,顺则报德,逆则抱怨,亦有其具,若在我者挟持无具,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怨之,罪也;德之,亦罪也。本地之人,大家媚夷,吾固无能制之;大家仇夷,吾亦不能用也。”

曾国藩因为洋务活动而多次成为中国破记录的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前无前人”的。

19世纪60年代,处以是曾国藩为首、中心以奕诉为首建议的洋务活动,有其特定的汗青前提,那就是“内忧内乱”。“内忧”即承平天国活动,“内乱”即西方本钱主义的侵犯。这就决定了洋务活动的两重目标性――对内弹压农夫反动,对外御侮自强。洋务活行动为近代化活动,其进步意义不成低估。

曾国藩是驰名的实务家,他具有救世的务实态度。这也是他筹办洋务的思惟根本。近代中国,内乱频繁,国难日深,凡有血性的中国人,无不心存忧患认识。林、魏如此,曾国藩也不例外。这类忧患认识,成为他筹办洋务的内涵驱动力。

曾国藩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惟和林则徐“官办船炮局”假想的忠厚担当者和实在践履者,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本身的行动冲破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当真向西方学习而卓有效果的第一人,是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勃然鼓起的“洋务活动”的先行者和开辟者。

当然,曾国藩的倡办洋务还主如果仿照,还未能脱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但他创办技术黉舍,设翻译馆传播西学,派出留门生等,为西方进步思惟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相称的根本,对于今后的民主、政治鼎新实在也起到了开民风的感化。对于曾国藩倡办洋务、冀图自强的良苦用心,世人的观点倒是批驳不一的。曾国藩深知时势的艰巨,凡事都谨慎谨慎,事无大小。

一是筹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产业――安庆军器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发动机和第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二是派容闳赴美国购办“制造机器之机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直接购办入口的第一批机器;三是1865年同李鸿章共同筹设上海江南制造局,这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利用机器的近代军用产业和近代机器产业;四是1868年设立翻译馆,大量翻译西方科技册本,传播西方科技知识;五是会同李鸿章奏请清廷选送一批小童赴美国粹习,这是中国最早派选出国的官费留门生。

学有所用,用中又学。如此循环来去,才会学有所成,终有所用。

军器所的首要成绩是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并进一步造出小火轮,卖力这项事情的是徐寿父子、华蘅芳等人。他们仰仗本身的数学物理知识,按照书上的一张轮机简图,和对在长江上游弋的本国轮船的察看,降服军器所设备粗陋的重重困难,“用心研讨,造器制机,统统事件,皆由手造,不假于外”,由华蘅芳卖力计算,徐寿主持设想、制作,徐寿次子徐建寅“出奇思以佐之”,终究在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胜利地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氏亲身旁观了轮机实验的环境,他在日记中描述道:“窃喜洋人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不知矣厂在此根本上,华、徐等人又连续完成了船体的设想和制造,于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初,造出我国第一只木壳小火轮,交海军蔡国祥营利用。”这年的十仲春二旬日,曾氏“出门至河下看蔡国祥新造之小火轮”,给它取名为“黄鹄”,曾氏登上轮船,行了八九里。他在日记中写道:“该船长二丈八九尺,约计一个时候可行二十五六里”,速率相称于每小时六千米,比人步行快不了多少。但这是光亮的起点,曾氏要求“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多只”。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