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法_轻名利,清名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曾国藩说,在宦海中混最不易,最易丧失威权与光荣。宦海中有一些“端方”,这些端方要独运于心,在幕后遵循。一是不直言人短,二是知己悦人,即保持一团和蔼最首要,三是要防备奸人拆台。他举例说,苏东坡才调横溢,可称为一个奇才,但是却多次遭贬,因为他不精通险恶宦海中的“潜端方”,成果犯了三大忌,使满腹的才调无处阐扬。仕进的伤害也很大,在帝王眼中,有作为的官员也最值得警戒,是以有才调的大臣常常要冒杀头的伤害,有些还招致“灭族”重刑。为了在这庞大险恶的宦海中保住本身的性命以及家属的安然,封建宦海中便呈现了一套“从龙术”,即如安在宦海中制止祸害的技能。曾国藩经历了“高处不堪寒”的处境,深知此中的启事,在家庭教诲中,他并不倡导代代仕进的胡想。

豁达的不是表象而是胸怀;放下的不是金银而是隐患。这是具有豁达、淡泊的心胸的人最逼真的感悟。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生长保。金玉合座,莫之能守,繁华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就是警告人们过分骄傲,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难保悠长,金玉合座,常常没法永久具有,繁华而骄奢,必然自取灭亡。只要功成名就,激流勇退,丢弃统统名利,才符合天然法例,才气永久。人需满足,方能长乐。

曾国藩插手了科举测验,考中了翰林,又参军,仕进。很多人能够对此恋慕不已,但是,他却奉告弟弟不必非走科举之途,又奉告儿子,不成参军,不必仕进。

他在给老婆欧阳夫人的信中也表达了近似的意义:夫人在家照顾浩繁的后代妇辈,事事都应立个章程。仕进不过是一时的事情,但是居家确是悠长的考量。若能节约持家,即便被罢官,家中也不失畅旺局面。若妄图热烈,不顾及家业,那么罢官以后就会有冷落气象。凡事有盛必有衰,不成不事前估计。但愿夫人能以此经验儿孙,常作无官时的筹算,不时谦恭俭仆,福泽悠长,我就很欣喜了。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