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法_勇于向对手学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至光绪末年,翻译的范围触及算学、电学二化学、声学、光学、天文、地理、汗青、政治、兵学、船政、工程、学务、农学、矿学、医学、图学等各个范畴,这就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如许,曾国藩运营的江南制造总局,不但成为中国近代的产业基地,并且也成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分散中间,对鞭策近代科学技术的生长、西学东渐;中西文明的交换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奇迹之初,曾国藩几近是一无统统,要钱没钱,要人缺人。幸亏他之前交友甚广,幕府中另有可用之人,不然真的成光杆司令了。他受命徐寿和华蘅芳为军器所的工程师,开端一同摸索造船的体例。

如果说学习的终究目标是为了让本身成为更强更有效的人,那么向谁学习不是学习呢,只要对方有可学之处,具有本身所没有的知识或才气,即便是仇敌和敌手也没有甚么干系。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曾国藩看到,洋人制造机器,全按照数字推算,此中的记录,均以图纸为按照。但是,因为相互之间文义不通,以是固然每天都和机器打交道,但并不清楚其利用机器与制造机器的道理。要处理这一困难,只要靠翻译,以是曾国藩在“机器母厂”特设“翻译馆”,礼聘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美国玛高温以及徐寿、华蘅芳等主持译务,这个“翻译馆”就成为中国当局创办的用时最久、出版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中间。

由此可见,向人学习是晋升自我的最好体例。向朋友学习有所得,向敌手学习更有所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体味敌手才能够克服敌手。

19世纪中前期的中国,就像阿谁有仇难报的青年,面对的仇敌便是英、法、德,意、日等天下列强。想不被一向欺负就要学习。但向仇敌学习,需求目光,更需求勇气。明白本身是为甚么而学的,晓得舍弃才气获得。恰是在如许的情境之下,曾国藩把引进西方科学,创办近代产业作为“自强御悔”的大计,成为创办洋务活动的前驱。他舍弃了名臣的光环,只为缔造一线救国的曙光。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